產業擴容、綠色低碳轉型、保稅物流、“高效辦成一件事”……這些關鍵詞記錄著濟寧高新區拼搏實干、踏實篤行的奮斗腳步。今年以來,濟寧高新區聚焦發展任務目標,全力抓經濟、強產業、促轉型、擴開放,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實施“工業倍增”行動
優勢產業擴容升級
在濟寧高新區辰欣藥業高端制劑研發及智能化集約項目現場,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智能高速生產線正有序運轉,一臺臺機器人精準完成配制、灌裝、滅菌、燈檢、包裝等工序。該項目通過自動化、智能化建設,實現人均產值提升130%、單位制造成本降低20%、單位產值能耗下降30%。
“這個項目于2024年11月底完成生產線的安裝與調試,配套全自動立體倉庫也已投入使用,目前正在逐步釋放產能,預計今年可以實現產值10億元,稅收1億元。”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裝備管理部部長李新說。
作為國家級生物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濟寧高新區近年來大力發展醫藥健康產業,目前擁有辰欣藥業、魯抗醫藥、艾美科健、魯華龍心4家鏈主企業,并聚集上下游企業160家。“濟寧高新區將在創新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現代中藥等領域增能擴產,大力發展改良藥、臨床特需食品及經典名方等特色產品。加快辰欣高端制劑、魯抗國際疫苗等項目建設,引進和培育基因工程藥物、生物診斷制劑和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加快打造全國醫藥產業、大健康產業強區。”濟寧高新區園區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醫養健康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黃娜說。
今年,濟寧高新區加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力促優勢產業規模實現倍增。“一期生產車間工程預計今年6月正式投產,二期裝配車間計劃于今年10月份投產。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具備年產高端智能小型工程機械30000臺能力,預計實現年銷售額10億元,利稅2400萬元,并可帶動周邊就業500余人。”山東立派機械集團年產3萬臺智能工程機械綠色制造基地項目負責人周暢說。目前,山東立派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年產3萬臺智能工程機械綠色制造基地項目一期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為加快構建“兩優兩新”支柱型產業集群,推動工業經濟倍增提級,濟寧高新區計劃實施企業主體培強、技改提級、綠色低碳轉型等九大行動,全力塑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濟寧高新區經濟運行局局長譚進介紹,該區將聚焦10條標志性產業鏈、28條核心產業鏈,落細落實“鏈長制”,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化服務業深度融合,持續壯大“兩優兩新”主導產業,全力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完善綠色制造體系
位于濟寧高新區的建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新型綠色墻體材料——混凝土砌塊的企業,企業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工業固廢粉煤灰,就來自隔壁的一家企業——濟寧華源熱電。
“我們每年消耗燃煤130萬噸,產生一般工業固廢粉煤灰45萬噸。粉煤灰的處置是行業內眾所周知的難題,在貯存、運輸、裝卸、利用等環節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濟寧華源熱電有限公司生產部主任張文奎說。如何就地轉化利用?濟寧高新區轉變思路,開展資源招商,引進建寧新材料作為配套項目。目前,該企業年可消耗華源熱電粉煤灰35萬噸,年產60萬立方米新型墻體材料,年產值8000余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萬噸。
探索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新模式是濟寧高新區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典型案例。近年來,該區聚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線,不斷壯大綠色產業,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濟寧高新區整建制入選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數字化賦能園區產業鏈無廢內循環發展模式”入選國家級“無廢園區”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聚焦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濟寧高新區構建國家、省、市、區四級“縱向聯動”,綠色工業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橫向帶動”的綠色制造標桿培育機制,帶動綠色制造項目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綠色化提升、清潔能源儲能用能體系互補。目前,全區已獲批工信部綠色系統集成項目3個,國家級綠色工廠8家、省級綠色工廠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家、綠色設計產品2個。
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提升,濟寧高新區按照行業分類,打造4個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平臺,加強綠色設計與制造過程技術綠色化提升;關注企業間清潔生產潛力,持續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加強企業之間協同合作,有效提升綠色制造總體水平。此外,濟寧高新區大力推進數實融合,賦能產業綠色低碳化發展。在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紡織等行業建立了綠色設計基礎數據庫,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和應用。通過“園區+企業”開展能源資源數字化管理、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庫等系統建設,全區近三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運營保稅物流中心
對外開放迎新平臺
3月3日,首批滿載工程機械履帶板的貨運汽車經智能卡口系統自動識別比對后,順利過卡駛入濟寧高新保稅物流中心,標志著濟寧高新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關運營。這批“濟寧制造”的貨物不久將通過青島港海運,直達海外市場。
濟寧高新保稅物流中心總建筑面積86000平方米,建有卡口、海關查驗倉庫6700平方米,保稅監管倉庫4個共56000平方米,室外堆場12000平方米、海關綜合服務中心6000平方米。此外還建設了符合海關監管需求和園區管理需求的信息化系統。利用保稅物流中心,企業可開展跨境電商、物流分撥、保稅展示交易、進口保稅、出口退稅等多重業務。
“2024年山推股份出口整機12000余臺,2025年,預計出口15000臺,業務范圍涵蓋海外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在保稅倉儲和物流方面,我們有現實和迫切需求。”入駐企業山推股份總經理張民介紹,由于濟寧高新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存在,今年可為企業在出口退稅、進口保稅、多式聯運方面合計節約資金1000萬元。
山東聚寧機械有限公司是首個體驗保稅倉儲模式的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朱文豹介紹,貨物進入保稅物流中心后便具備享受出口退稅政策資格,相比常規出口模式減少了等待出口結關的時間,并可提前回籠資金約25萬元。“以往企業出口需等待貨物實際離境后才能辦理退稅,如今通過‘入中心即退稅’政策,企業資金周轉效率提升40%。除此之外,中心還提供了國際分撥服務,有助于企業靈活調配全球訂單。”朱文豹說。
據了解,濟寧高新保稅物流中心于2024年9月獲得海關總署等四部委批準設立,當年12月9日通過青島海關組織的聯合驗收,同年12月30日取得海關總署頒發的注冊證書,樹立了當年批復、當年驗收、當年拿證的濟寧標桿。截至目前,該中心已儲備項目30個,其中正式入駐項目13個,擬入駐項目17個。濟寧高新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運營將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吸引更多外向型投資企業進駐,有利于打造立足魯西南、面向全省、輻射華北的保稅物流集散樞紐。
“一件事”跑出“加速度”
政務服務更加高效
“通過‘開工建設一件事’專區,我們僅在線上提交一次申請,當天就順利辦結了施工許可、質量監督、安全監督、用電報裝、用水報裝等多項業務,這為我們項目的迅速啟動提供了極大便利。”濟寧恒源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梁經理說。濟寧恒源智能新建車間項目作為今年濟寧高新區首個“開工一件事”改革受益者,從施工許可到水電報裝實現“云端極速批”。
“現在醫療機構延續注冊和校驗辦理方便了很多,可以合并辦理,材料從18份減到9份,當天就能辦好,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在濟寧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接莊街道新月社區衛生室負責人王先生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一次性完成了醫療機構校驗、有效期滿延續注冊兩個政務服務事項辦理。
為精準解決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需求,濟寧高新區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全力推動政務服務改革,營造高效、便捷、優質的政務服務新環境。
設立“一件事”專窗,圍繞高新產業集群和企業群眾需要,整合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市場服務功能,創新再造工商業光伏報裝、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建設等18項“一件事”集成事項。這些集成事項實行一次受理、并聯審批、證照同發,環節壓縮74%,材料簡化39%,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順應“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趨勢,搭建各類高效便捷平臺。充分利用山東政務服務網、愛山東App等PC端、掌上端,設置“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企業群眾一點即辦。推行外賣點單“跑小青騎手幫你跑”,建立106人區、街、村三級分級調配的“跑小青”騎手隊伍,推出10余項高頻“跑腿”事項,企業、群眾線上下單,“跑小青”騎手主動接單,讓政務服務實現足不出戶“外賣”點單式辦理。此外,濟寧高新區積極拓展服務半徑,構建“1+5+N”多層級聯動“就近辦”服務體系,5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15個社會合作網點、10個園區企業服務站聯動服務,分類分需求精準延伸高頻事項,讓“一件事”實現“就近辦”,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
時間記錄堅實腳步,實踐書寫奮進擔當。下一步,濟寧高新區將圍繞“兩優兩新”產業,深入實施產業鏈突破工程,持續強化項目要素保障,推進重大項目提速建設,充分發揮高新保稅物流中心作用,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以項目、產業、外貿之進鼓發展之勁,奮力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9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