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開局之年,青海省科技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的重要講話精神,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找準著力點,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各項工作成效初顯。
發揮科技成果評價正向“指揮棒”作用。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對省內現行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梳理,全方位完善科技成果評價體制機制。積極與省內高校對接,推動高校職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謀劃出臺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細則,探索解決全省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兩張皮”的問題。修訂完善《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提高科技獎評審質量,保障評審工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
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公益服務。加強對全省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指導,推動形成具有各自資源優勢的服務模式。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33億元,登記合同457份,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92%和91%。一是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繼續以“不見面審批”方式開展科技成果登記工作,截至目前,已登記科技成果700余項。二是依托青海省技術市場服務平臺,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開展2021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青海省生物領域專利技術線上推廣對接會,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全社會發布4期57項可轉化科技成果。三是依托西寧市科技大市場,持續集聚科技創新資源,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能力。成功舉辦“西寧-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和第二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暨西寧-武漢、西寧-南京專場對接會,累計發布科技成果1400余項、企業技術需求103項、人才需求54項,促成合作簽約項目36項、簽約資金達1.07億元。
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途徑。突出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地位,積極推進人才、技術、成果有效銜接,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著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一是會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對海西州60家企業開展“科技體檢”,著力摸清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需求,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精準對接提供參考依據。二是首次引入國家創新挑戰賽,針對青海特色生物資源豐富,但產業基礎薄弱,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缺乏先進的方法和技術手段支撐的問題,探索需求懸賞和研發眾包的“揭榜掛帥”科技項目合作新模式。自5月籌辦以來,面向省內廣泛征集技術難題400余項,經專家評審甄選出54家企業61項技術需求面向全國公開發布。全國18個省市的149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180余個創新團隊、800余名專家學者提供了201項解決方案,成功對接55項企業技術難題。
科技成果轉化賦能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專業化高質量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依托國家級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青海),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2021年度青海省技術經紀人培訓班3期、開展線上政策直播10余期,深入高校、園區開展線下科技成果政策宣講4期,累積參與1397人次。二是促進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立足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服務國家“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蘭西城市群建設”等區域發展重大戰略,積極參與“黃河科創聯盟”創立工作,推動與對口支援省份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不斷探索與東部省市的科技創新合作模式。
今年以來,青海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科技企業培育發展滯后、產業競爭力不強、創新主體地位不能得到有效發揮等短板依然突出。下一步,青海省科技廳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四個面向”,錨定打造建設“四地”,圍繞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服務構建全省發展新格局。一是緊盯需求抓轉化。針對全省傳統產業、特色產業和重點領域發展的科技需求,加快產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積極落實科技型企業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助力企業發展壯大,不斷提升競爭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優化環境促轉化。探索建立體現智力勞動價值的分配導向,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改革,細化操作流程,調動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三是合作交流強轉化。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強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和對接,積極組織引導省內企業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不斷拓寬合作領域,開展產業技術協同攻關和成果轉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