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有著“新材料之王”稱譽的石墨烯
截至2017年年底,國家高新區聚集4.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39.4%),2576家瞪羚企業,125家獨角獸企業(占全國76.2%),獨角獸企業總數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園區生產總值比例為7.09%,是全國研發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的3.3倍,占全國企業研發投入的47.1%……
高質量發展是永恒主題。30年來,國家高新區持續提升經濟創造能力,始終立足于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培育和發展,著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著力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著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30年來,國家高新區積極探索產業組織的新觀念、新模式、新做法,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充分發揮載體平臺作用,加大對新興產業的培育力度。中關村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杭州的網絡信息產業、武漢東湖的光電子信息、上海張江的生物醫藥和集成電路等若干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30年來,國家高新區涌現出聯想、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小米、華為、中興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新技術大公司,誕生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高鐵列車運行控制、石墨烯材料制備等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
30年來,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主力軍,新經濟發展的策源地。
昆山高新區第四代穿山甲機器人
發展高新技術矢志不渝
上世紀80年代,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了一場以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為中心的科技革命浪潮,為搶占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制高點,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調整本國發展戰略,制定帶動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計劃。
作為我國大力推動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自1988年第一家國家高新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以來,經過30年的發展,國家高新區總數已達168家,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陣地;成為我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成為轉方式、調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30年來,國家高新區始終高舉創新的旗幟,始終踐行堅持“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為我國新時期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誕生了多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創新成果,不僅成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還引領一批中國“智造”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新名片。
多項創新成果比肩全球、領跑全國:百度公司與金龍客車合作生產的全國首輛商用級無人駕駛巴士“阿波龍”成為全國首輛無方向盤、無油門、無剎車踏板原型車;柏惠維康研發的“睿米”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正式通過CFDA三類醫療器械審查,成為國內首家正式獲批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也是該領域全球第二款在原產地獲批的產品……作為我國第一家高新區,中關村始終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宗旨使命,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
30年來,中關村先后誕生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超級計算機、中文搜索引擎、集成電路器件工藝、高鐵運行控制、綠色納米印刷、5G移動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石墨烯材料制備、液態金屬增材制造、柔性AMOLED顯示、創新藥物與醫療器械等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和變革性重大科技成果。
目前,中關村科技企業總數超過2萬家,并逐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節能環保、現代交通、新興服務業等六大新興產業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2017年),大數據、信息安全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第一,集成電路設計收入約占全國1/3。
30年來,武漢東湖高新區大膽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具有光谷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創造了我國戰略性新型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知名品牌。
據了解,武漢東湖高新區始終把握世界科技經濟發展大趨勢,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力發展特色高新技術產業。中國光谷成為我國參與全球光電子競爭的知名品牌;生物產業綜合實力位列全國108個生物產業園區前三位;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園區第三大千億產業。
深圳高新區作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10家試點園區之一,培育了華為、騰訊、大疆、創維、瑞聲、光啟等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誕生約1500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市企業超過100家,孵化了難以計數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杭州高新區海康威視展廳展出的無人機
杭州高新區也呈現出了“萬樹梨花春滿園”的景象:在智慧安防領域,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囊括行業三甲,還有大立、中威、紅相、立元等一批梯隊企業;在網絡通信設備制造領域,有新華三等規模企業近百家,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62億元,寬帶接入設備、交換機、企業級路由器等產品市場份額居全國第一;在互聯網電商領域,阿里巴巴穩坐頭把交椅,網易、網盛生意寶也是行業翹楚;在信息軟件服務領域,恒生電子、信達雅穩居行業前列,連連支付、PingPong等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在網絡安全產業領域,培育了安恒信息、迪普科技、合眾數據等行業龍頭企業……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明星”企業就是最直觀的體現。
作為我國首批國家高新區之一,30年間,成都高新區總產值從1991年的6000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7500億元。截至2017年年底,成都高新區聚集企業11.5萬余家。其中,上市企業3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15家;高新技術企業1227家,占四川省的34.3%。
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堅持產業定位,推動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信息安全、數字游戲等重點領域的發展優勢較為明顯,形成一定產業集聚效應。目前,集成電路領域已建立起覆蓋設計、制造、封測、配套材料與裝備的完備產業鏈條,產業規模和水平居中西部地區第一;新型顯示領域擁有中國首條量產的京東方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技術水平走在了世界前沿。2017年,成都高新區新經濟實現產值3300億元,并培育出新潮傳媒、極米科技、醫云科技、數聯銘品、天象互動、西加云杉、準星云學等30余家“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方面,成都高新區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根基,產業興則城市興。作為西安和我國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前沿領地,經過多年發展,西安高新區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為主的四大主導產業。2017年,四大主導產業營業收入實現9011.64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0.3%;軟件信息服務業總收入超過2412億元,同比增長20.36%。
作為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急先鋒”,貴陽高新區在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方面正加快布局,為“中國數谷之心”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在招商引資方面,貴陽高新區將目標瞄準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以及行業標志性企業,谷歌、戴爾、IBM、百度、阿里巴巴等一批全球大數據知名企業集聚貴陽高新區。2017年,貴陽高新區聚集大數據及關聯企業4003家,實現營業收入451.6億元。
近年來,廈門火炬高新區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引領,著力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布局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信設備、集成電路、LED、軟件信息服務業(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文化創意)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形成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覆蓋“數字經濟”全產業鏈,力求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構筑先發優勢。
目前,廈門火炬高新區成為國內少有的產業領域覆蓋數字經濟全領域的產業園區,且多個產業的“領頭雁”效應顯著。如在先進制造業方面,廈門火炬高新區平板顯示面板及模組出貨量位居全國第六位,是國家試點的光電顯示產業集群;LED產業芯片出貨量居全國第一位;計算機與通信設備產業整機、服務器及監視器出貨量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上半年,廈門火炬高新區集成電路、LED、計算機與移動通信等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均保持28%以上的高速增長,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實現18.26%的增長。在此帶動下,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101.91億元,占園區工業總營收的84.88%,同比增長27.7%,增速同比提高14.4個百分點。
立足高新技術產業,全力做好“高”“新”兩篇文章,一直是昆山高新區的孜孜追求。近年來,昆山高新區全力打造光電、半導體、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四大高端產業。
據了解,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是昆山高新區精心培育的前瞻“高精尖”產業。10年來,以小核酸技術為突破,以科學家團隊為支撐,昆山高新區集聚了瑞博、澤璟、博創同康、鯤鵬、華測等60多個企業項目,目前已形成以小核酸、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為代表的全面發展格局。
山以險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壯闊。30年來,國家高新區成為我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成為全國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科技投入最大、科技成果和專利產出最高、新技術新產品產生最多、高新技術企業比重最大的區域。同時,國家高新區找到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動力和機制,并創造出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健康、迅速成長的良好環境,為我國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
泰安高新區云計算展示中心
砥礪前行開新局
輝煌代表曾經走過的萬水千山與崢嶸歲月。未來仍需牢記使命,不斷跋山涉水攻堅克難。
當前,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面對新的競爭形勢,各國紛紛調整戰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前瞻性布局,謀求以科技和體制創新突破危機的新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明確判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區域創新高地,國家高新區有責任、也有能力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力量。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當前,新經濟的異軍突起,能夠帶動起中國經濟新的動能,引領新一輪的持續增長。國家高新區要想持續引領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唯有久久為功。
成績面前不驕傲,砥礪前行開新局。為達成“做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全面開啟‘聚全球資源、建世界光谷’的新征程”的目標,武漢東湖高新區謀劃按照“三步走”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第一步,到2020年,光電子信息產業全球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中國光谷”影響力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進入全球高科技園區前列,初步建成“世界光谷”;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在廣州高新區“創新三六五”工程(即實現“三個第一”的發展目標,積聚和形成“六個世界級”創新要素,提供“五個一流”的創新生態環境)中,“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實體經濟增長的第一源泉”“形成世界級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成為重要關鍵詞。
為建設“世界級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廣州高新區正在努力打造新型顯示、生物醫藥兩個世界級產業集群。依托LG8.5代OLED、創維顯示、視源電子等項目,打造從高端面板、模組到智能終端的新型顯示全產業鏈。依托香雪制藥、金域檢測、萬孚生物等企業,形成新藥研發、精準醫療、干細胞、醫學檢驗、健康服務等產業鏈,引進和培育一批世界領先的高科技基礎研發和快速市場化的應用項目。到2020年,建成新型顯示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兩個超1000億級的產業集群。重點培育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建成超500億元的產業規模。
在新一輪的“1+X”產業扶持政策中,杭州高新區(濱江)培育企業梯隊的導向性更為明顯,涉及促進領軍企業跨越發展、支持瞪羚企業加快發展、促進科技企業創新創業、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推動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等一系列政策。
為更好推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園區”,濟南高新區提出,未來3-5年內,將集聚激光類高端項目200家以上,形成基礎材料、核心部件、系統集成、光電裝備、衍生應用等完善健全的產業鏈條,建成國內一流的激光產業研發、人才和產業集聚地,帶動相關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配套,助推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進程,形成百億級、國家級的激光產業高端基地。
天津高新區國能新能源汽車生產線
根據相關規劃,合肥高新區將圍繞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等國際前沿產業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產業跨界融合創新、高成長市場主體培育,形成填補國內空白、影響世界的新興產業集群,不斷擴大“中國聲谷量子中心”的品牌效應。
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特色需求,合肥高新區將研究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瞪羚企業群、獨角獸企業群、上市企業群,支持龍頭企業打造平臺生態圈,培育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技術大公司。
今年4月發布的《貴陽國家高新區建設“中國數谷之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力爭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建成大數據“1+N”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拓展大數據示范應用,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建設大數據+前沿技術領域研究高地,深入推進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大數據+實體經濟等前沿研究探索落地;建成大數據“雙創”引領區、大數據技術創新試驗區、大數據中小微企業聚集區,建成“中國數谷之心”。
根據規劃,襄陽高新區將致力于發展為未來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的集聚地,打造與智能出行服務模式相結合的智能車載終端產業生態集群,并逐步向物聯網智能硬件的產業方向進行滲透,努力打造長江經濟帶上集研發、設計、制造于一體的未來汽車制造高地。
構建高端先導的產業格局,為高質量發展轉化動能。昆山高新區提出,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三大支柱產業,培育自主可控的未來產業體系。
根據規劃,昆山高新區一方面要乘勢而上,形成全球領先的產業“高峰”,加快推進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功率射頻半導體產業創新基地等建設,推動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形成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要應勢而謀,打造全國領跑的項目“高原”,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對項目的虹吸作用,進一步加強與大院大所、央企合作,在投資總部、研發總部等方面有所突破,著力引進費斯托工業、銳捷網絡、燧原科技等掌握核心技術、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行業旗艦項目。此外,還要順勢而進,夯實行業頂尖的企業“基石”,重點扶持好中科新蘊、瑞博生物、澤璟制藥等生物醫藥企業,實現顛覆性創新突破;多渠道支持好維信諾科技、蘇州能訊等高科技企業發展,加快引領性成果轉化;積極鼓勵眾志好活等共享經濟、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形成一批產品質量高、市場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的“瞪羚”“小巨人”企業等。
新時代、新目標、新使命。國家高新區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就是要做好“三高”,即要培育世界一流的高新技術企業,要在高新區抓出世界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建設世界一流的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