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高新區成立于1992年。在“一次創業”的實踐中,湘潭高新區堅持自主創新,打造精品園區,加強國際合作,發展特色產業。隨著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湘潭高新區的優勢愈加明顯,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面對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的歷史使命,面臨長株潭建設“兩型社會”的機遇與挑戰,湘潭高新區要邁上發展的新臺階,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在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核心作用
建設創新型園區要從注重硬環境建設向軟環境建設轉變,注重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要逐步形成包括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科技中介機構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為主要載體的科技創新創業集群區域,把湘潭高新區打造成創新創業的核心基地。
當前,湘潭高新區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這里有科技部、湖南省政府、湘潭市政府共建的湘潭火炬創新創業園;全國高科技產業化創新委員會初步明確在此建設全國中試配套基地。要力爭把湘潭高新區火炬創新創業園打造成湖南乃至中南地區的創新創業核心極,集聚創新資源、匯聚創新資本、吸引創新人才,構建研發創新、綜合檢測、公共平臺、孵化撫育、政策支撐、中介服務及商務服務等七大創新服務體系,突出資源集聚、創新集群、研發孵化、產業加速、總部運營及專業服務等六大功能,迅速啟用創新大廈、創業大廈和中心孵化區標準廠房,讓標志性的人才、技術和企業源源不斷涌入園區,使湘潭高新區真正成為區域創新的核心區。
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龍頭作用
新型工業化的本質要求一是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二是培育和壯大高技術產業,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經濟效益、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都離不開高新技術的嫁接與傳承。正因如此,湘潭高新區在新型工業化推進中,更應承擔起區域龍頭的重任。
一是發揮現有優勢,創造新優勢。既要充分利用湘潭在區位、交通、資源及工業基礎等方面的優勢,也要不斷創造和發展新優勢。
二是實行優勢優先發展戰略,有針對性地扶植龍頭項目和產業。德國工業園要把風力發電、遠通泵業、海諾電梯、鐵姆肯軸承作為龍頭項目,把機電、環保作為龍頭產業,以此為依托,伸延產業鏈,培植機電一體化產業群;新材料工業園則以金科、金天、立發、正潭等為龍頭項目,把新型材料作為龍頭產業,立足老工業基地,改造、提升新型能源材料產業群。
三是繼續在打造特色、效益、活力型園區上下功夫。要嚴格按照既定的產業規劃與發展定位,把德國工業園真正打造成國際合作的示范園、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的帶動園和依托火炬創新創業園實現創新領跑的輻射園;把新材料工業園建設成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經典園、推行循環經濟發展的試驗園。
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發揮先導作用
長株潭城市群被批準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沙高新區、株洲高新區和湘潭高新區應該攜起手來,充分發揮其在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構建高新技術產業帶“大特區”。
一要統籌產業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對接。長沙高新區、株洲高新區和湘潭高新區都布局在湘江沿線,初步形成了高新技術資源的聚集區。國家在《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中重點布局,規劃建設湘江西(沿)線高新技術產業帶。因此,這3個高新區應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迅速制定出湘江沿線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規劃,統籌產業布局,明確產業分工,實現錯位發展,促進優勢互補,形成發展特色。同時,應加緊統籌謀劃三區大交通構架,加快京珠高速長潭西線、潭望鐵路、長株潭城市輕軌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形成區間主干路網有效對接的發展格局。同時,要加快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對接,構建統一的金融、中介服務、市場等基礎平臺,形成環境共有、資源共享的協作發展新空間。
二要建立協作機制,打造長株潭創新聯盟。長株潭城市群以一個整體獲批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我們應當用整體眼光看待湘江沿線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3個高新區應定期、不定期開展工作會商,就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和共同面臨的發展難題,加強溝通,形成共識,協同攻關。同時,進一步加大協作力度,聯手爭取政策支持,促進園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此外,3個高新區要著力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實現資源的充分共享,積極探索構建三區投融資協作共同體,破解融資瓶頸,引導企業加快建立多形態的產業聯盟,提升產業集群的組織化程度。同時,以3個高新區為基礎,積極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資源與區域經濟有機融合,建立長株潭創新聯盟,開設創新論壇,利用“科交會”等平臺開展有關主題活動,并在適當時候發表《共同宣言》,擴大、提升“長株潭”高新區在中部乃至全國的創新影響力。
三要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升級。設立長株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要依靠創新驅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發展方式轉變,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沿著區域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前進。
目前,國際間的競爭已由中端的生產領域轉向終端的商務領域和作為產業前端的知識技術領域。對此,我們應著力打造高性能材料和高功能零部件等中間性、關鍵性的“中場”產業群,適應國際分工格局;還要通過資產重組和新價值鏈的設計與串聯,把周邊地區的產業整合起來,增強整個地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擴大開放加強戰略合作中發揮窗口作用
創新型園區同時也是開放型園區。在全球經濟技術一體化進程中,聯盟共贏已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在當前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湖南省推進長株潭“兩型”試驗區建設的宏觀大勢中,湘潭高新區仍需堅持開放戰略,更應加強國際國內的戰略合作,特別需要作以下幾方面的努力:一是把握全球產業轉移的機遇,積極承接并融合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湘潭(德國)工業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要進一步加強對國際國內資本、產業轉移情況的專題分析,吸引外地優勢項目進駐。
二是著力于產業招商。我們應當把利用外資的重心由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一方面,按照園區的產業定位,系統做好產業鏈規劃,精心進行產業鏈包裝,選擇性地引進與現有產業關聯度強的優勢項目或核心配套項目,拉長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實現鏈群同步擴張;另一方面,按照擇優選強的原則,或針對本地國有大型企業裂變情況,與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央直屬大企業、大集團進行戰略合作,扶植新的龍頭項目,培育產業集群。
三是強化科技招商。我們要把招商的重點從“引資”轉向“引智”,把國際國內高端技術或目前仍能稱得上“標志性”的技術和科技企業(項目)引進來,發展好,使之與本地產業更好地融合,提升產業競爭力。
在構筑人才“高地”中發揮支撐作用
建設創新型園區,實現高新區的跨越式發展,需要有大批實施創新的人才。國際國內科技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誰擁有了人才,誰就掌握了發展的先機。
從湘潭高新區“二次創業”和開發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的現實需要出發,必須高度重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把發現、培養和凝聚各類科技人才,特別是尖子人才,作為推動創新、跨越的當務之急,構建起區域創新創業的人才和智力高地。
一是要培養和造就一支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的企業技術創新核心人才隊伍。特別是要引進科技領軍人物進入園區,形成人才示范效應和集聚效應。
二是要加大內部復合型創新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力度。要由“管才”向“愛才”轉變,認識到人才培養的投入最有經濟和社會效益,消除體制性障礙,營造人才健康成長并充分發揮作用的環境,最大限度地釋放蘊藏于人才隊伍的潛能。
三是建立完善促進創新人才隊伍成長的培訓體系和激勵、保障機制,為優秀人才提供發揮才干的平臺,使人才隊伍真正成為建設創新型園區的強力支撐。
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湘潭高新區積累了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先導經驗,在“二次創業”和“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中,更應大膽思考、大膽突破,以堅定的信心、昂揚的斗志踏上新型高新區建設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