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來,中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以其自身艱苦的創新創業、不可替代的突出貢獻,成就了一個行業的佳話,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重視,并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擔當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華東地區,孵化器的作用貢獻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每年一屆的華東科技企業孵化器網絡年會,成為孵化器建設者檢閱工作、共謀發展的年度盛會,而年會《論文集》則成為各地孵化器探索實踐文字記載的寶貴讀本。
本版特摘錄第九屆華東科技企業孵化器網絡年會部分優秀論文,以饗讀者。
天使投資在寧波孵化器的探索與實踐
經過持續的政府投入和企業創新,寧波市科技型企業已形成了規模和結構梯隊型的良性發展體系,既有一批規模超群、實力出眾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有一大批規模雖小,但發展前景良好、發展勢頭強勁的成長型創業企業。對于這些實力型和潛力型企業,資金的短缺成為進一步生存發展的關鍵。融資困境一直是孵化器以及企業需要直面的嚴峻問題。
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認真分析了各種條件和時機。寧波地處沿海發達地區,民富市強,民營經濟發達,市場機制發育成熟,轉變發展模式、實現產業升級、投資新興產業的要求迫切。寧波經濟對外貿的依靠度高達90%以上,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是名副其實的重災區,因此,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引導和吸引民間資金向新興產業領域投入,是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寧波民營企業和大批富裕人群積累的大量流動性資金也在迫切尋求新的投資方向。而天使投資恰恰為這些民間資本提供了有效且暢通的投資渠道。
經過一系列分析和走訪調查,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決定以中國科技創業計劃大賽為操作平臺,引進天使投資人模式,并組建寧波天使投資人俱樂部,將寧波豐沛的民間資金向科技創業領域引導,破解創業企業融資難題,為創業企業提供技術、市場、人脈等增值服務;引入專業投資機構的專家顧問,形成有效互動,培養天使投資人熟悉游戲規則和提高投資判斷力,幫助降低投資風險,同時也為風險投資機構培養成熟的境外出資人(LP)。
天使投資在我國剛剛起步,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的實踐還是摸著石頭過河,也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方面考驗著創業者和投資者,另一方面也促使孵化器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范圍。“新三板”以及創業板的推出,為天使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退出路徑,因此,我們有理由對孵化器引入天使投資模式充滿信心。
政府創新民營助推人才支撐資本加速
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杭州模式”
“政府創新、民營助推、人才支撐、資本加速”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杭州模式”,是杭州20年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發展的路徑提煉和經驗總結。政府+民營,是推進杭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的雙通道,政府從體制入手,民營從機制著力,體制和機制創新,造就了杭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新格局。人才+資本,是引領杭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的雙引擎,人才是孵化孵育的基礎,資本是孵化加速的引擎,人才與資本互動,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科技創業模式。“政府創新、民營助推、人才支撐、資本加速”,16個字概括了杭州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做法、經驗、心得和體會。
杭州市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門通過發展方向引導、政府激勵和政策創新,推動了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創業導師行動、科技與金融結合的創新實踐等。孵化器主動作為,創造環境,設計體系,推進實務,使杭州成為“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孵化器”,創業園、科技園、創意園、大創園、留創園、科技房產、民營資源等主動進入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體系,開創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孵化器發展格局。
民營經濟是浙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民營經濟為杭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發展帶來了強勁的推進力和廣泛的投資主體,使杭州孵化器建設生生不息;民營資本是杭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的最大資源優勢和充沛的資金來源;民營機制為杭州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注入了創新的理念和思想,專業化、產業鏈、資本運作、運營模式創新案例不斷涌現。民營,是杭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資源優勢、機制優勢、發展優勢。
廈門:發揮專業孵化器源頭作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通過“全方位”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與廈門光電子專業孵化器在為規范廈門和海西LED照明和光電產業發展的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飛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較為出色地發揮了光電類企業跨區域集聚策源地的作用,進而憑著一貫的高效服務屢創企業高速成長奇跡,孵化出了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創業板上市企業,也是公認的全國新能源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性企業,傲然屹立于海西潮頭。
在舉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浪潮中,廈門光電子專業孵化器已經發展成為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的最大亮點。
用10年時間建成一個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巨型光電子專業孵化器,并使之真正成為廈門市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源頭,這就是廈門孵化器人孜孜以求并不斷靠近的目標。
楊浦科技創業中心推動科技金融結合的探索實踐
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始終堅持創新,勇于實踐,為各個發展成長階段的在孵企業提供多層次的融資支持,積極探索具有“楊浦發展模式”的科技金融服務。近年來,楊浦科技創業中心堅持創新驅動,認真剖析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生原因和外部障礙,全面分析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發展各階段的資金需求,努力了解和把握金融投融資的周期及融資方式特點,積極與金融機構、創業投資和擔保公司進行溝通、交流和互動,尋求實現多方合作、互信共贏的科技金融結合路徑。
推動科技與金融結合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快速成長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實現科技金融要素集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孵化器創業服務機構履行自身組織使命和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推動科技與金融結合,有利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動科技與金融結合,有利于融入與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推動科技與金融結合,有利于創業園區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楊浦科技創業中心的基本思路與做法包括積極爭取政府引導,政策扶持;主動聯絡和吸引多元主體參與(銀行、擔保公司、風險投資);先易后難,由小及大,逐步構建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全面梳理和遴選園區重點企業,分批推薦,促成對接;積極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的合作共贏機制、目標企業的遴選推薦與融資審核機制,融資支持的后續管理與風險控制機制;開展科技型創業企業成長路線與金融支持的效率研究,配合投融資機構共同開發適應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的金融創新產品等。
孵化器在區域經濟中的角色定位
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思考
林旭偉
中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從量變到質變,經過了23年的艱苦創新創業。
如果說,23年前,國家引進推動的孵化器建設,只是一步高瞻遠矚的戰略棋子的話,這一步棋的戰略意義和戰術作用,今天已經呈現且令世人矚目,而且遠不止是呈現于科技領域或孵化器行業。
如同任何一項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事業一樣,孵化器建設對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的貢獻,是日漸實現、漸成共識并不斷凸顯的。正是因為這些功能和作用的不斷凸顯并發生聚變,才讓我們開始關注孵化器發展中的新機遇、新課題。
而在眾多值得關注的新機遇中,孵化器在區域經濟中的角色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其原因有三。
一是孵化器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角色。這一結論的獲得,有著十分充足的依據。20余年的孵化器建設過程,以超乎想象的耐心和創新精神,培育了一批批創新創業企業,進而形成鮮明的累積效應。這些由孵化器孵化培育的企業,不但具備良好的創業精神和成長性,更因其本土生根發展的秉性扎根一方水土,擁有天然的屬地性。這樣一批優質的科技企業,到目前已成長為許多上市公司或行業龍頭企業。在上海,新濤科技、瀾起科技、分眾傳媒、微創醫療、華平信息等出生于孵化器的成功企業,已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的成功連同孵化器一起,充當了區域經濟中的重要角色。
二是隨著孵化器對區域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越來越大,孵化器建設日益受到各方重視。有為才能有位,孵化器在整個區域經濟的版圖上,從被動點綴到逐漸支持再到主動建設,對區域經濟或地方政府而言,起主因的是孵化器的作用和貢獻。
上海市政府依托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不斷加大對形成網絡的全市孵化器建設發展的支持力度;徐匯區漕河涇委托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對所屬區域的孵化器以聯席會的形式進行整合扶持;黃浦區因其集成電路創業中心和該創業中心畢業企業聞泰集團的快速成長,把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主導產業調整為手機芯片設計方向;閔行區率先在上海市推出了區縣版本的對孵化器的支持政策《閔行區關于鼓勵和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實施意見》。區域經濟在自身發展,尤其是在建設創新型區域的新的歷史時期,把視線投向孵化器,關注孵化器,進而支持孵化器,加大對孵化器建設的投入和熱情。
三是孵化器在未來的區域經濟中擔當著更為重要的角色。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不斷推進,建設創新型城市、和諧社會,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升級,創造中國經濟未來幾十年的健康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成為各級政府的第一要務。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孵化器在各自區域經濟中的角色日漸重要。上海已把建設創新型上海戰略落實到各項工作之中。
縱觀孵化器的發展歷程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路徑,關于孵化器在區域經濟中的角色定位,一般有兩種解答。
一種解答是孵化器應該主動服務區域經濟,通過自身的作為作用呈現,爭取到自身的角色,對自己有一個服務服從于區域經濟的正確定位。
現在看來這種解答方式不但正確,而且十分重要。我們在談到上海孵化器發展的特色特征時,習慣說到廣為流傳的“上海模式”。“上海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為支點、投資為紐帶、撬動全市的創新創業資源,共建孵化器事業。也因為此,上海的孵化器形成了自己的另一大特色,那就是網絡化緊密,以協會為載體的全市孵化器組織嚴密,能有效體現政府意志,有效宏觀布局,有機協商協調。正因為這一特色,上海能調動所有孵化器力量,為政府分憂解難,既體現自身價值,也準確地實現了自身的角色定位。
目前,我們正以“點圈面”為框架,通過對覆蓋上海市的60個科技創業服務站點的建設,把各孵化器、科技部門的孵化服務職能向社會延伸,形成對全社會科技創業的服務支撐。通過打造“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創業服務鏈,讓科技企業從項目到成果轉化到商品化的全程服務推進創新型上海建設,形成上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角,并以此為定位全面完善規劃孵化器自身工作,編制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十二五”規劃綱要,帶動上海孵化器下一輪的健康大發展。
事實證明,這樣的角色定位不但需要我們主動去做,更需要我們以創新創業精神,勇于開拓、勤奮努力,去做到做好,做出實際的成效,滿足政府、區域經濟的需求,參與到區域經濟的大戲之中。
另一種解答則是,區域經濟或代表區域經濟的地方政府應著眼于長遠,著眼于戰略大局,重視并不斷加大對孵化器的支持力度。
隨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轉方式、調結構”工作的積極推進,地方政府一定會如我們所愿,不斷加大對孵化器的支撐支持,因為這是大勢所趨,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客觀規律。
尤其是隨著傳統經濟發展方式越來越難,越來越無法保持經濟的健康增長,區域經濟對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需求將會越來越旺盛。有需求就有市場,有需求就必須有滿足需求的產品或方式方法。縱觀20余年孵化器對上述需求的不斷滿足過程,我們就會發現:或遲或早,或被動或主動,區域經濟都將會賦予孵化器創新載體這一神圣職責。
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一些地方或許還沒有認識到孵化器建設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還需要大力宣傳孵化器建設,同時要加強交流。孵化器對區域經濟的作用貢獻無需求證,只需更多共識,更多支持,更多的同舟共濟。
不論哪種解答,對從事孵化器建設的同仁而言,在如此關鍵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面前,我們應該也必須形成共識。
首先,不急不躁持續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和培育創業者的工作。這既是孵化器的根本任務,也是孵化器賴以生存的理由。不論我們創新多少服務手段和方式,不論我們如何改善服務政策和環境,其目的都是為了這一根本任務的完成或實現。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確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或誘惑,比如在物業出租利益和尋找好項目好團隊之間的矛盾,放棄后者常常使我們的孵化器若干年難有起色。一些地方往往注重招大引強,如果一味迎合滿足地方的這種需求,孵化器就成了招商中心的孵化器部,更別談作為和工作重心。所有的困難都有克服的辦法,孵化器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單一的角色,但無論如何,不急不躁持續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和培育創業者的工作是必須的。
其次,提升能力適應新技術新市場的服務需求。尤其當我們把孵化器的角色定位與區域經濟緊密連接之后,我們的能力提升更顯迫在眉睫。其實,科技創業已經成為關乎政策、技術、市場、資本、人才、產業和區域經濟的核心活動及關注焦點,在當今的政策經濟環境條件下服務科技創業,能力門檻早已悄無聲息地不斷抬高。如果仍有人沒有清醒意識,那都是因為孵化器掌握著大部分針對創業者的政策資源之故,是這些資源的掌握麻痹了能力提升的緊迫性,或有了忽略能力的條件基礎。
能力提升是孵化器繞不去的門檻,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回避或尋找借口搪塞。市場在不斷成熟,技術在日新月異,商業模式在瞬息萬變,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完善提高孵化服務能力,同創業者一起成長,這樣才可能完成孵化服務使命。
第三,加強對區域經濟的理解,主動融合加入到區域經濟之中。作為孵化器的經營管理者,能否融合加入到區域經濟之中,從一個側面衡量了我們有沒有基本的大局觀,能不能從宏觀出發,認真思考自己的位置和作用貢獻,能不能主動擔當屬于我們的責任義務。與其說這是一種意識,不如說這是新時期做好孵化器的基本保障,也是有能力、有責任、敢于擔當的孵化器的基本思路。
需要提醒的是,這里的主動融合加入講的是現有貢獻、作為,是通過對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業培養支持,并使其成長為區域創新名片、人才聚集、利稅貢獻的新經濟體。雖然做到這些的確需要大力的支持和大量的資源集聚,但如果我們不能主動做到這些,而一味的等、靠、要支持資源,肯定只會把我們的工作帶到更為被動的局面。
第四,惟有獲得區域的認可支持,孵化器才可能大有作為。過去20多年的實踐證明,許多孵化器只認自己的主管部門,整體只圍著科技兩個字打轉轉,結果漸漸地被邊緣化。一點孵化樓宇,一些不成氣候的企業,若干年風平浪靜,這樣的孵化器難有作為。
我們必須明白,地方政府對孵化器的支持才是最大的支持。這種支持表面看來只是政策和資金,但更為重要的是把孵化器納入到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戰略布局之中,賦予孵化器作為創新載體的神圣使命,并使其在創新實踐中成為生命力旺盛的市場主體,承擔創新使命,承載創業夢想,成為創業平臺,優化和推動區域經濟布局內涵,從而獲得最大的資源,最大的機會,最大可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