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2月經國務院批復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2020年9月與連云港市中心城區海州區實現融合發展以來,連云港高新區發展踏上新征程,揚帆再起航。近年來,連云港高新區以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為目標,聚力聚焦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主責主業,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目前,連云港高新區共有海州工業園、新浦工業園、宋跳工業園、科教創業園、云臺產業園等5個特色產業園,高新技術企業140家、主板上市企業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1家、本科院校2所、省級以上研發機構86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大數據產業園等雙創載體20個。
優化空間布局
培育特色產業
從創辦之初的12.46平方公里,至如今的145.2平方公里,連云港高新區在擴容空間的同時,不斷優化空間布局,加快培育特色產業。
近年來,連云港高新區按照調整后的規劃管理范圍,委托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完成連云港高新區“十四五”總體規劃、產業規劃、綠色發展5年行動方案;委托規劃設計專業團隊完成國土空間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南拓發展規劃等一批專項規劃,確保以高水平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增強空間承載,通過土地科學規劃、用地挖潛增效等,全面推進產業空間優化升級,釋放存量建設用地潛力。
目前,連云港高新區形成了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及軟件和現代服務業等五大主導產業,是國家火炬連云港新醫藥和裝備制造特色產業基地、江蘇省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科技服務業特色基地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
連云港高新區加快培育主導產業,突出“一園一業”,強化創新鏈協同、產業鏈融通、政策鏈銜接,著力構建以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材料為主導的“3+1+1”產業體系,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比超過85%;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裝備、高端海洋裝備、新型紡織機械、智能礦山裝備等為代表的特色產業。“十四五”期間,連云港高新區計劃新增產業投入800億元,新增主導產業產值1000億元。
推進創新驅動
深化改革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因創新而興、因改革而富的連云港高新區,近年來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深化改革創新,再創區域發展新樣板。
如今,連云港高新區加大創新主體培育,制定優于連云港市、領先蘇北的創新主體培育政策,提升強優企業,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恒瑞醫藥、正大天晴榮獲“2021中國藥品研發綜合實力排行榜”第一、第二位;加大創新平臺建設,深化與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按照“一產一平臺”思路,加快打造精準醫學、智能裝備、數字經濟等產業創新平臺,提升高新區創新創業策源功能。
近年來,連云港高新區加快營造創新創業生態,成功舉辦中國創新挑戰賽、江蘇省科技創業大賽新材料行業賽等品牌活動,連續3年獲評“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優秀組織單位;深化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創業城及各類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建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連云港高新區還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深化“去行政化”改革,開展“雙掛鉤+員額制”改革,實行機構設置與經濟發展主業掛鉤、員工薪酬與崗位績效掛鉤,實施全員聘用制,真正以實績論英雄;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江蘇省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創新并聯審批、多規合一、重大項目“摘牌即發證,拿地即開工”極簡審批等新模式,大幅縮短審批周期,提升行政服務效能,真正做到“一枚印章管審批”、園區事園區辦結;做強產業投資平臺,設立1億元科技獎補資金、1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牽頭設立連云港市科創基金、醫藥人才基金,今年通過知識產權質押等形式為企業解決融資需求超過2億元。
打造智慧園區
加快產城融合
如何擁抱數字化,實現業務全聯動、數據全匯聚,為決策分析、產業集聚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連云港高新區全面提升高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5G網絡全覆蓋,加快建設“城市大腦”,完善城市數據中心建設,推進數字技術應用,構筑高新區建設、運營、服務多層次生態鏈,積極打造智能、高效、便捷的智慧園區。
連云港高新區緊扣科技部去年4月份印發的《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逐項分析研究,深入對標找差,并將指標體系納入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細化分解落實,做到與日常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同部署、同謀劃、同落實,強化過程跟蹤問效,彰顯新指標體系的目標導向。
下一步,連云港高新區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全面貫徹落實“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總要求,對標找差,精準施策,補短強特、創新實干,爭創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13019302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二區甲18號 郵編:100045 聯系電話:010-88656100 傳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