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琴川、活力東南。作為常熟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科技創新的核心載體,近年來,常熟高新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激發企業和人才創新活力,奮力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2021年,常熟高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33.42億元,同比增長15.8%;工業總產值1708.65億元,同比增長14.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50.41億元,同比增長10.6%。
支柱產業“大而強”
新興產業“精而優”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近年來,常熟高新區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雙向并舉、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戰略,主動承接國內外先進產業和高端項目轉移,基本形成了以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高端電子信息和高技術服務業為主的特色產業。
汽車產業集聚區。目前,常熟高新區共有汽車零部件企業16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0家,包括豐田、三菱、大陸等19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8個,法雷奧、馬勒等10家全球百強汽車供應商投資項目18個,海力達、凱毅德、日清紡、住友電裝等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企業48家,形成了集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物流、貿易等一體化的較為完整的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集群。
高端制造引領區。目前,常熟高新區形成了以索特傳動為代表的工程機械生產、以三菱電機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以西門子、百度、菱創為代表的系統集成產業創新集群。
支柱產業“大而強”,新興產業“精而優”。近年來,常熟高新區主動融入長三角“氫走廊”建設,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引領行業發展的“氫”車“熟”路。目前已引進豐田研發、重塑科技、捷氫科技、治臻新能源等核心項目40余個。
此外,在健康醫療產業方面,常熟高新區圍繞蘇州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新形勢,重點布局醫療器械產業,著力打造“一載體”“二平臺”若干重點項目為支撐的特色產業體系;在新材料產業方面,依托江蘇省產研院智能液晶所、金屬所、亨弗勞恩復合材料中心等平臺,培育新材料產業創新體系及應用體系;現代服務業方面,目前已形成了研發+服務、展示+貿易、基金+投資、金融+租賃、人才+培訓等多層次、寬領域的高技術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
厚植人才沃土
激發科創澎湃動力
創新是發展的源頭活水。近年來,常熟高新區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激活創新要素,集聚創新資源,厚植雙創沃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依托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平臺優勢,常熟高新區加強與江蘇省內外重點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先后建設了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液晶技術研究所、先進金屬材料及應用技術研究所、北京大學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中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上海交大汽車輕量化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同時,大力實施“雙招雙引”工程,常熟高新區強化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的產學研對接,設立常熟小樣青年社區、上海交大慧谷科技園、同濟(常熟)科技園等科技孵化平臺,并在北京成功設立常熟首個“飛地”孵化器——常熟(北京)創新中心,打造“京常”路演品牌,打開創新資源“北水南調”新格局。
人才是發展的“引擎”。聚焦重點產業,常熟高新區加大高端人才引育力度,精準引進頂尖人才團隊和專家,打造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截至2021年底,常熟高新區已培育和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18人、江蘇省雙創人才39人、姑蘇人才87人、常熟市昆承英才274人。
配套服務“升級”
建設宜居宜業新城區
以產興城,以城促產,開辟產城融合新篇章。近年來,常熟高新區重點圍繞住、學、醫、購、娛、體等功能加速布局,目前已建成地標級商業綜合體永旺夢樂城,哈佛 BI診療中心、海吉亞醫院、新寧醫療等高端醫療機構,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世華學校、華師大附二中常熟實驗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沙家浜5A級旅游景區、昆承湖小鯊魚水上飛行體驗中心等文旅項目,城市能級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常熟高新區大力推進各類市政配套設施建設,著力完善交通路網體系,園區主次干道與城區主干道實現了“無縫對接”,常臺高速常熟東道口建成投用。在此基礎上,常熟高新區立足產業升級與城市塑造協調推進,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以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導向,不斷豐富金融、科技、商務、休閑、現代社區居住等功能。
碧波萬頃的昆承湖是常熟高新區的生態優勢所在。常熟高新區重點圍繞環昆承湖的10平方公里空間,全面構建產業與城市互動、生產與生態共融的綠色低碳功能格局,打造區域綠色核心圈,吸引更多人才聚焦昆承湖、更多創新產業環繞昆承湖,建設宜居宜業新城區。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13019302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二區甲18號 郵編:100045 聯系電話:010-88656100 傳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