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不僅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而且是國際經濟競爭的戰略性力量。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為此,必須深化對產業集群的認識,把握我國產業集群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不斷提升我國產業集群競爭力。
歷史上,產業集群曾為各國經濟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現代經濟學認為,產業集群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市場為導向,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產品集中生產、專業化協作配套的企業以及各種相關機構、組織等集聚發展的經濟現象。與分散的產業發展模式相比,產業集群能夠實現規模效應、集聚效應,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從而形成競爭優勢。不僅如此,產業集群內各企業之間的競爭合作還能激發創新活力,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產業集群通過空間集聚而形成的持續競爭優勢,成為很多地區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
改革開放以來,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等比較優勢,我國產業集群在世界產業發展格局中成功實現了由弱到強的歷史性飛躍。但也應看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產業競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加上我國勞動力、土地以及資源環境成本快速上升,傳統產業集群賴以生存發展的低成本優勢被嚴重削弱。同時,美國、德國等老牌工業強國先后提出再工業化、工業4.0戰略,紛紛在先進制造業上發力。這些因素使我國產業集群競爭力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傳統產業深度調整,產業集群競爭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現代產業集群競爭力源泉尚未充分激活,新的競爭優勢還未形成。綜合分析國內國際形勢,增強我國產業集群競爭優勢,亟須實現產業集群競爭力源泉從以低成本投入為主轉變為以創新驅動和優化資源配置為主。
形成創新網絡,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動力變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根本途徑。目前,以資源高投入高消耗、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效率至上為特征的傳統產業體系呈現向更節約、更高效、更清潔、更惠民的現代產業體系轉變的發展態勢,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特別是充分發揮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協力創新的優勢,加快形成創新網絡。加強對技術研發潛力大的產業集群的支持,依托重點骨干企業建立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核心領域關鍵技術攻關,不斷促進技術外溢與轉移,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又增強協同創新能力。積極參與或主導標準制定,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推動中國創造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躍升。
優化資源配置,營造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良好環境。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和價格機制,健全產權制度,規范市場秩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科學制定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創新產業組織制度,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避免區域產業趨同和重復建設。吸引企業向園區集中,擴大集群規模,加強產業集群內企業和相關機構、組織的經濟聯系和技術合作,著力培育和發揮產業集群的核心優勢。(天津財經大學董珍)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